雕刻对于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而言,无论是气质雕琢还是韵味装饰,同样具有内外兼修之功力,交相辉映之气质,所以,家具雕刻俨然也是一门“中国功夫”。
历史悠久的雕刻艺术
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,古代先人们首先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雕刻技术的训练,并孕育着雕刻艺术的才能和审美观念,又从陶器的制作中获得制作动物和人物的造型功能。
在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中,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,论其技法可分为:浮雕、透雕、浮雕与透雕相结合、圆雕等四种。
其中,以浮雕手法使用最多,同为浮雕,又会因花纹的突出多少、由浅至高而分多种。
一般而言,一幅雕刻作品需要30几把不同的雕刀结合使用才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图案,至于图案的美感及艺术水准,全在于雕刻师的技术功底。
手雕的珍贵
一个古典红木家具雕刻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几年修炼,而是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注与投入,才能够将雕刻刀运用自如到心手相连的地步,才能够真正将刀下所雕刻之物的形、神、情兼顾,真正塑造出有灵魂有个性的传神器物。而手雕所创作出的细节美感,是机雕无法替代。
题材的创新
每一件古典红木家具都是有个性、有灵魂的,这不仅表现在它的骨骼上(整体制作工艺),更表现在它的细节上(如雕刻装饰)。
在中国古典红木家具上所呈现的雕刻受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影响甚深,尤其是中国绘画,它给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雕刻提供了无限的题材和传神的境界。
在红木家具上各种各样的纹饰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丰富多彩的,如历史人物传说、宗教文化、风俗习惯等,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往。